首页 资讯 正文

乡村振兴看内蒙古|樱桃树上结出乡村“振兴果”

体育正文 61 0

乡村振兴看内蒙古|樱桃树上结出乡村“振兴果”

乡村振兴看内蒙古|樱桃树上结出乡村“振兴果”

央广网呼伦贝尔6月5日消息(记者李春雪)初夏时节,内蒙古(nèiménggǔ)呼伦贝尔阿荣旗霍尔奇镇的甜樱生态采摘园迎来了新一轮的采摘季。樱桃园的大棚内,火红(huǒhóng)的樱桃挂在翠绿的枝头,散发着浓郁的果香。游客们提着(tízhe)篮子,沿着小道漫步(mànbù)在温室内,边采摘边品味。 霍尔奇镇甜樱生态采摘园(yuán)(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) “以前大家都不敢想象,在这么寒冷的地方(dìfāng),居然能种出这么大、这么甜(tián)的樱桃。”樱桃园总经理韩振杰一边(yībiān)指引游客(yóukè),一边与记者分享着采摘园的成长历程。从2016年建园以来,霍尔奇镇甜樱生态采摘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蜕变,这背后(bèihòu),离不开“公司+基地+农户合作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 游客在甜樱生态采摘园体验樱桃(yīngtáo)采摘(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(shè)) 樱桃(yīngtáo)的成功种植(zhòngzhí)离不开科技与经验的积累。尤其是温室内的升温技术,樱桃园实施(shíshī)的“分批升温”策略,以确保樱桃能够均匀成熟,避免樱桃成熟过于集中。“去年虽然效果(xiàoguǒ)不错,但温室内的升温周期过短,导致樱桃集中成熟,游客量(yóukèliàng)跟不上,今年我们提前计划,分批升温,效果明显。”韩振杰说。 甜樱生态采摘园的樱桃迎来(yínglái)成熟(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) 采摘园内的(de)游客络绎不绝。很多人(rén)是慕名而来,一些游客甚至特意驱车几百公里,只为亲自(qīnzì)品尝这些地道的甜樱桃。“这里的樱桃特别甜,外面买的完全比不上。我们每年都会来,也(yě)会寄给外地的朋友。”一位来自哈尔滨的游客感慨道。 采摘园(yuán)不仅(bùjǐn)吸引周边游客前来,也带动了小镇农民参与。“目前,我们带动了20户农户(nónghù)参与樱桃种植(zhòngzhí),每户大约10棵树。通过这种模式,不仅让农民有了收入来源,还推动了当地的庭院经济发展。”韩振杰介绍,樱桃的种植并不需要(bìngbùxūyào)农民投入过多(duō)的劳动力,种植管理大部分依靠技术员的指导与合作,这使得更多的村民能够轻松参与其中,享受发展红利。 走进莫尔顶村一户庭院,65岁的(de)村民孙桂英(sūnguìyīng)正在大棚内忙碌。她看着即将成熟的樱桃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(xiàoróng)。“我种了(le)十棵樱桃树,每棵树的产量都不小,估计每棵树能达到50斤。”孙桂英一边说,一边为樱桃树掐尖。 霍尔奇镇莫尔顶村村民打理庭院(tíngyuàn)内樱桃树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 李春雪 摄) 孙桂英的(de)故事并非个例,也是(shì)整个霍尔奇镇通过“党支部+农户+企业”的模式,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真实写照。 霍尔奇镇镇长肖涛(xiàotāo)告诉记者,樱桃种植已成为霍尔奇镇的(de)(de)特色产业,镇政府将继续(jìxù)依托这项产业,推动农文旅融合。“我们不仅要把(bǎ)樱桃小镇打造成为采摘观光地(dì),还要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,将樱桃产业与地方文化相结合,提升‘樱桃小镇’的品牌价值。”他说,霍尔奇镇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类似的合作项目,进一步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,助力农民增产增收。 樱桃采摘园的成功不仅是霍尔奇镇农业发展的突破,也是当地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示范。如今,霍尔奇镇一手(yīshǒu)抓樱桃新品种引进(yǐnjìn)和种植,一手抓品牌打造和产业延伸(yánshēn)。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,悄然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,结出了属于自己的“振兴果”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(wénzhāng)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乡村振兴看内蒙古|樱桃树上结出乡村“振兴果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